诗巫第一幅壁画《码头工友》在去年(2015)五月头完成,在邱炳农路 (Jalan Khoo Peng Long) 饮食中心旁可见其踪影。画里是一个光着上身的码头工友正用着一块红布放在颈背处扛货物。码头工友壁画表现了诗巫早期经济靠水路,人民生活靠水路的历史、文化、生活、背景意义,具有相当的代表性。码头工友属于蓝领阶级,以体力、劳力和汗水换取生活费。以码头工友和码头搬货为壁画带大家回到了早期诗巫的码头生活。
诗巫第一幅壁画《码头工友》 |
第二幅壁画《诗巫美食主题》在一个月后在马克路大强百货旁的巷弄面世。之所以称为马克路 (Jalan Market) 是因为早在2002前,它曾是诗巫最热闹的菜市。这幅壁画内容为来自诗巫不同种族的驰名美食,有干盘面、光饼、飞碟糕、鼎边糊、马来糯米饭,还有伊班的网饼。
诗巫第二幅壁画《诗巫美食主题》 |
作为诗巫第三幅壁画的《纸包鸡》,被画在诗巫中央市场的其中一道墙上(面向越邦公司建筑物),作画人郑守慧于7月6日完成壁画。画中有一张长凳,四只纸包鸡及一只纸包鸭,栩栩如生的鸡鸭,让小贩惊叹犹如真实的纸包鸡鸭。
诗巫第三幅壁画《纸包鸡》 |
第四幅壁画《童年》画在诗巫中央市场二楼熟食摊(靠近成衣区处)的一面墙上。画里呈现出80后的童年。那个年代,我们没有网际网络,没有先进的电子产品。我们穿着人字拖,玩的是纸飞机、竹蜻蜓、井字棋、布偶、塑料或铁质玩具。家境较好的孩子最多也只是荧幕手掌大、靠左右遥控的电动游戏机。
诗巫第四幅壁画《童年》 |
第五幅壁画《老巴士》于去年12月尾画在打铁街 (Blacksmith Road)出现 。话说70年代,这条街是通往诗巫早期的巴士站(现在的蝴蝶公园)。而绿白色巴士就是当时其中主要的交通工具。蝴蝶公园如今已演变成夜市;白天则是泊车区。
诗巫第五幅壁画《老巴士》 |
第六幅壁画《鼎边糊》由张敏主笔,画在打铁街巷弄里。鼎边糊曾出现在第二幅壁画里,不同的是张敏画的是鼎边糊老板准备食材的场景,非常生动写实。
诗巫第六幅壁画《鼎边糊》 |
据报导,诗巫第一、二、三和四幅壁画都是由刘世官一家大小作画。除此之外,前进路豪景酒店旁的《蝴蝶图腾》和美甲路玛拉商业中心外墙的《峇迪》也是他们的作品。
距离10幅壁画不远了,希望可以早日见到剩余的作品。有了这些壁画,推广诗巫旅游年就会容易得多了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